(一)、棕榈科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棕榈科植物在世界上分布较广,是单子叶植物纲中的一大种族,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按我省著名植物学家吴征益先生的植物分类,把棕榈科植物分在单子叶植物纲,棕榈目,棕榈科。根据有关资料反映,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棕榈植物共有200属3000余种,属常绿植物,有乔木、灌木和藤本之分。乔木干直无分枝,最高的可长到60多米,如霸王棕;灌木多有分枝,丛状。我国从目前发表的资料来看仅有18属117种(包括变种),但是我省就占据了12属69个种。许多珍稀有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的且是世上独一无二的棕榈植物就生长在我省,如龙棕、贡山棕。一些生产和城市园林常应用的棕榈植物野外资源也十分丰富,如董棕、鱼尾葵、棕树、江边刺葵在滇南有大面积分布。
    最近在西双版纳和思茅交界地混交林林地里又发现了几千亩达几十万株的野生刺葵,是何品种?如何利用开发?还有待科学考察。
除野生种外,我省也是引入外来种最多、运用最早、成果最好的地方,国内目前棕榈植物引种、收集最多的是我省西双版纳植物园,共400多种。西双版纳是我国最早把棕榈植物作为城市标志骨干树种的城市。国内能开花结果的贝叶棕在西双版纳。
    国内最适合油棕生长的地方也在西双版纳;国内最早引进椰枣并种植成功可以采集果子的是我省元谋县的回民;国内目前最高大、树龄最长的加拿利海枣在昆明卫生学校至今快有200年的历史,高20多米,它对我国研究加拿利海枣快速推广运用于园林建设中曾起过巨大的作用。综上所述说明我省不仅有着丰富的棕榈资源,也是我国棕榈植物的故乡。棕榈植物应该是我省很有观赏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的乡土树种。

(二)、棕榈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棕榈植物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但是从赤道到北纬44°和南纬44.18°都有棕榈分布,如欧洲棕就分布在北纬44°,在昆明也长得很好。从垂直分布看0海拔到4000米海拔都分布有棕榈植物,如美洲的安第斯山上的蜡椰子,就长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水椰子就生长在海边。
    我省是一个多气候、多海拔的地区,有十里不同天,“山上烤炭火,山下吃西瓜。”,又地处南亚热带,这可能是全国的棕榈一半以上生长在我省不同州市的原因。
棕榈植物在生态习性上有阳性、中性、阴性之分,适生力强,适应性广,很少有病虫害。根部属肉质须根系,对周围构筑物不造成影响,树干直而无分枝,园林上不需修枝整形,叶片有掌状叶、羽状叶,通常整片脱落。许多棕榈植物都有很强的抗性和适应性,可以在湿热的广州、福建生存,也可在干热的元江年平均气温23℃下生长,同样在年平均气温只有14.5℃的曲靖同样生长茂盛,开花结果,繁育后代。
    抗性最强的应该是布迪椰子,布迪椰子在低海拔湿热和干热环境下生长,但是把它移植到海拔3000多米的香格里拉,在零下16℃-20℃的低温侵袭下,上部叶片冻死,但第二年春天下部照样发出嫩芽。在上海、杭州、安徽布迪椰子可以开花结果,不惧严寒。这就是棕榈植物能在各地被广泛应用的又一原因,抗性越强的使用的地域就越广泛。

(三)、棕榈植物的形态特点和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棕榈植物其树姿优美,俊逸高雅,有的叶阔干壮,具有粗犷阳刚的特色。如霸王棕;有的挺拔俊秀、雄伟壮观,如大王棕、菜王棕、狐尾椰;还有的亭亭玉立、阴柔秀美、婀娜多姿,如散尾葵、短穗鱼尾葵、棕竹。棕榈植物它四季苍郁,造景功能卓越,掌状叶形的棕榈植物质感通常粗硬、刚劲挺拔,而羽状分裂的棕榈植物的叶一般质感细软,柔美秀丽,它的树干一般通直粗壮,只有一个生长点,无枝可分,一心向上,高耸入云。这些特异性不仅令人类为自然造物神奇而感叹,更引发人们奇思妙想,赋以深厚文化内涵。如棕榈植物在佛教寺庙里,“五树六花”中是必种之树;伊斯兰教,圣经中称“海枣乃尔等之母”;犹太教奉海枣树为神,而基督教则把复活节前一个礼拜日特定为“棕榈周日”,用棕榈叶进行节日装饰,象征胜利。在植物造景中,“情侣园”往往以棕榈为主要骨干景观树种,寓意情侣们要像棕榈一样任凭狂风吹打,坚忍不拔,永远直立;要像棕榈一样一心一意,永远向上;要像棕榈一样虽然身体俊秀,终年翠绿,处处散发着热情浪漫,却极少旁生侧枝,一生一心专注。
    棕榈植物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园林绿化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对棕榈植物一些误区的改变,如不易成活,病虫害多,不是乡土树种,不是乔木、灌木,遮荫效果不好,移植恢复难,是热带树种,价格贵等等。目前我们统计,在昆明市区有21种棕榈植物应用在室内外造园中,由最先使用的棕披树、长穗鱼尾葵、董棕、蒲葵、棕竹等,发展到加拿利海枣、老人葵、银海枣、皇后葵、伊拉克枣、假槟榔、国王椰子、布迪椰子、短穗鱼尾葵、大王椰、菜王椰、狐尾椰子、散尾葵、江棕、美丽针葵等。目前我省16个地州市,除个别州外都有棕榈植物用于城市绿化造景,128个市区、县,95%以上都适合一些棕榈的生长,据我了解,全省各地州都有种植加拿利海枣,从小苗开始种植,有的是自己育苗,有的是外地购苗种植,数量已近一百万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云南向外提供的乡土树种一定是棕榈植物加拿利海枣。

棕榈科植物病虫害防治
红棕象甲
    红棕象甲,原产于印度,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红棕象甲也开始大量扩散,范围波及到东南亚、中东、地中海沿岸等国家。我国是1997年在中山首次检疫到。2000年海南中国热带农学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接到群众报告,文昌市郊及周边多个乡镇有近万株椰子树死亡,不到两年时间此虫传遍了整个海南岛,危害十分严重。2003年国家林业部列为19种林业检疫性外来物种之一。至今已有13个省市受到侵害。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0~35mm,宽12mm左右,身体红褐色,光亮或暗。头部前端延伸成喙,雄虫的喙粗短且直,喙背有一丛毛;雌虫喙较细长且弯曲,喙和头部的长度约为体长的1/3。前胸前缘细小,向后缘逐渐宽大,略呈椭圆形;背上有6个小黑斑排列两行,前排3个,两侧的较小,棕榈象中间的一个较大;后排3个较大。鞘翅较腹部短,腹末外露。身体腹面黑红相间,各足基节和转节黑色,各足腿节末端和胫节末端黑色,各足跗节黑褐色。触角柄节和索节黑褐色,棒节红褐色。
卵:乳白色,长椭圆形,表面光滑。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0~45mm,黄白色,头暗红褐色,体肥胖,纺锤形,胸足退化。
蛹:长35mm左右,初化蛹乳白色,后逐渐变褐色。茧长50~95mm,呈长椭圆形,由树干纤维构成。

二、生物学特性 
红棕象甲1年大约发生3代,从卵到成虫的历期为45-68天,雌虫的发育历期比雄虫长。幼虫共9龄,成虫寿命变化较大,雌虫为39-72天,雄虫为63-109天。红棕象甲成虫白天不活跃,通常隐藏在叶腋下,只有取食和交配时才飞出。一般羽化后即可交尾,交尾发生多次。雌虫通常在幼年树上产卵,卵散产,一处一粒,产卵时将长且锐利的产卵器深深插入植株组织中。有时也将卵产于叶柄的裂缝或组织暴露部位,还经常在由犀甲造成损伤的部位产卵。卵单产,单雌产卵量为162-350粒,产卵期为33-70天。卵孵化率为85.2-93.9%,前7天产的卵均可孵化,49天后产的卵均不能孵化。初孵幼虫取食植株多汁部位,并不断向深层部位取食,在树体内形成纵横交错的邃道。老熟幼虫用吃剩的植株纤维结茧,茧呈圆筒状,结茧需要2-4天,然后就在茧中化蛹。
三、红棕象甲危害症状
幼虫钻进树干内部,取食柔软组织,使树干成仅残留破碎纤维的空壳。茎杆顶端渐次变细,叶色变黄,树冠缩小,生长势衰弱,受害株初期表现为树冠周围叶片黄萎,后扩展至中部叶片枯黄,受害严重的植株可导致死亡。
四、红棕象甲为什么那么厉害呢?
(1)子孙多,一只成虫一年有800万只子孙,它一生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从卵到成虫只要一百天左右。一只成虫一生可产200粒卵,第二代成虫又可产200粒。在南海亚热带,红棕象甲一年有后代800万只。这就是文昌近2万株椰子死亡的原因。
(2)成虫可连续飞1.5公里。福建南安即厦门市直线距离几十公里。从来没有从外边引过物种,但是当厦门红棕象甲出现不久后,南安县那与世隔绝的山凹里种植的海枣仍然出现了红棕象甲,大量海枣死亡,损失惨重。原来福建省,广东都大量种植海枣。现在说种海枣真是提虫色变,都改种其他作物。
(3)它能耐寒,红棕象甲一般冻不死。上海市园林科学院和扬州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在低温箱内测定它的不同虫态的耐寒性,卵可以承受-5.6度、成虫-11.84度。在田间经两年的调查有60%的幼虫和成虫能在上海越冬,所以推定红棕象甲可以在北纬35以下都能正常生存。
五、防治措施和方法
(1)尽量不使用疫期的棕榈苗木。实在要用应进行检疫或科学处理,防虫,防病。具体要先观察植株有无虫洞,虫粪,有就不能要,没有要喷灌杀虫药,两天后再喷灌灭菌药。运输回来,坚持观察,坚持防治,定期喷药。
(2)如果发现有虫害,能进行外科手术,割去被害叶片,找出幼虫和成虫,对树进行灌药,如心部已破坏了的树只能烧毁,已无药可救。
(3)加拿利海枣最易被红棕象甲侵害。因而,凡是有加拿利海枣的单位或个人要加强观察在成虫高发期3-6月每月两次灌杀虫药、符合各方面使用效果,最好是“清除”、敌敌畏等。
诱杀技术
    利用诱捕器独特的构造设计,配合聚集信息素诱杀技术吸引红棕象甲,使被引诱进入的红棕象甲无法逃离,最终将其困死。 
在4月至10月的虫害盛期,定期喷药,杀死虫卵。对于在茎干中危害的成虫,用农药原液从虫孔注入,然后用泥密封。平时可结合根部施肥埋入呋喃丹,使植株吸收足量的呋喃丹以达到预防作用。
椰心叶甲

    椰心叶甲属毁灭性害虫,是国家林业部门1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列第三位。原分部在印度尼西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现广泛分布于太平洋群岛及东南亚。也包括中国。资料报道。1929年,椰心叶甲传入印度尼西亚的东南苏拉威西省,椰树受害致死。椰农不得不放弃了椰树的种植。1975年椰心叶甲由印尼传入台湾,造成17万椰子树死亡,目前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最近几年,椰心叶甲在越南大爆发,为害1000多万株椰树,大约有50万株椰子树死亡。2002年,椰心叶甲进入我国,广东受害棕榈18万株。南海岛有118万株总路植物严重受害。2011年西双版纳、二县一市,盟腊、景洪、勐海,发现椰心叶甲。所有棕榈植物停止外运。危害严重的一律消毁,全州棕榈植物进行防治,挂药包打药,涉及面上百万株棕榈苗木。对生产经营棕榈植物的农户,管理棕榈植物的单位经济损失可想而知。
一、外形特征
    椰心叶甲属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成虫、卵、幼虫、蛹四个虫态。
1、成虫特征
    体扁平狭长,雄虫比雌虫略小。体长8~10mm,宽约2mm。头部红黑色,头顶背面平伸出近方形板块,两侧略平行,宽稍大于长。触角粗线状,11节,黄褐色,顶端4节色深,有绒毛,柄节长2倍于宽。触角间突超过柄节的1/2,由基部向端部渐尖,不平截,沿角间突向后有浅褐色纵沟。前胸背板黄褐色,略呈方形,长宽相当。具有不规则的粗刻点。前缘向前稍突出,两侧缘中部略内凹,后缘平直。前侧角圆,向外扩展,后侧角具一小齿。中 央有一大的黑斑。鞘翅两侧基部平行,后渐宽,中后部最宽,往端部收窄,末端稍平截。中前部有8列刻点,中后部10列,刻点整齐。鞘翅颜色因分布地不同而有所不同,有时全为红黄色(印尼的爪哇),有时全为蓝黑色(所罗门群岛)。足红黄色,粗短,跗节4节。雌虫腹部第5节可见腹板为椭圆形,产卵期为不封闭的半圆形小环;雄虫为尖椭圆形,生殖器为褐色约3mm长。 
2、卵的特征
长1.5mm,宽1.0mm。椭圆形,两端宽圆。卵壳表面有细网纹,褐色。
3、幼虫的特征
幼虫3~6龄。白色至乳白色。 幼虫的龄期可从尾突的长短来分别:1龄平均为0.13mm,2龄0.20mm,3龄0.29mm,4龄0.37mm,5龄0.45mm。
4、蛹的特征
    体浅黄至深黄色,长约10.0mm,宽2.5mm,与幼虫相似,头部具1个突起,腹部第2~7节背面具8个小刺突,分别排成两横列,第8腹节刺突仅有2个靠近基缘。腹末具1对钳状尾突。
二、生活习性
    成虫惧阳光,喜聚集在未展开的心叶基部活动,见光即迅速爬离,寻找隐蔽处。
三、生长繁殖
    椰心叶甲属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成虫、卵、幼虫、蛹四个虫态。在海南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卵期为3-6d,孵化率92.5%,幼虫期为30~40d,预蛹期3d,蛹期6d,成虫寿命可达220d。雌成虫产卵前期1~2月,每雌虫可产卵约100多粒。从卵至成虫约为50天。产卵前期18天,成虫有的每天都产卵,有的隔1~5天产一次卵,每次产卵多为1~2粒,最多6粒。卵产在取食心叶而形成的虫道内,3~5个一纵列,卵和叶面粘联固定。
四、椰心叶甲危害症状
    椰心叶甲是国家禁止进境的国际二类植物检疫对象,危害以椰子为主的棕榈科植物。主要危害未展开的幼嫩心叶,成虫和幼虫在折叠叶内沿叶脉平行取食表皮薄壁组织,在叶上留下与叶脉平行、褐色至灰褐色的狭长条纹,严重时条纹连接成褐色坏死条斑,叶尖枯萎下垂,整叶坏死,甚至顶枯,树木受害后期表现部分枯萎和褐色顶冠,造成树势减弱后植株死亡。一棵椰子树最多可以有几千只椰心叶甲。  
五、防治措施
(1)将受害严重的心叶剪除焚烧掩埋,或刚发生病的地方把受害植株砍除,防止害虫进一步扩展。
(2)合理施肥、多施磷钾肥,增大植株问的通风透光性,提高植株防虫的能力。
(3)可用16%虫线清乳油或内吸性较强的药剂对矮小树体进行叶面心叶喷雾施药处理,或4.5%氯氰菊酷500倍液,或用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酷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雾。
(4)用椰甲清粉剂或绿僵菌粉剂挂包,放置在心叶基部幼嫩叶片内侧,塞入心叶与旁侧叶片之间,固定在叶梗上然后在药包上部缓慢淋水,让水慢慢入有虫的叶片和心叶深处。
    目前我省公开报道或许我们掌握的仅在西双版纳和红河州发现。而西双版纳已成为椰心叶甲的重灾区,州植保部门正组织全州相关单位进行防治,资料报导椰心叶甲,它比红棕象甲有个弱点,就是它的适合生存温度是20℃-28℃,超过32℃卵不能孵化,低于16℃时椰心叶甲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不如红棕象甲耐寒。
褐纹甘蔗象
一、褐纹甘蔗象
    褐纹甘蔗象又名亚洲棕榈象鼻虫、褐色棕榈象
学名 :Rhabdoscelus lineaticollis Heller,
象甲科害虫,起源于菲律宾的吕宋岛、内格罗岛及其邻近的群岛,2002年4月在我国广东省首次发现。寄生主要有海枣 、丝葵、假槟榔、散尾葵、大王椰子、棍棒椰子, 棕榈科植物, 以及甘蔗等。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mm,宽5mm。身体赭红色,具黑褐色和黄褐色纵文。触角索节6节,端部1/3密布细绒毛。前胸背板基部略呈圆形,背面略平,有1条明显的黑色中央纵纹,该纵纹在基部1/2扩宽,中间具有一明显的黄褐色纵纹。小盾片黑色,长舌状。鞘翅赭红色,行间2、3基部1/3、4、6近基部、2~6的端部1/3处以及行间8、9的端部1/2和10的基部1/2均具明显黑褐色纵纹。臀板外露,具明显深刻点,端部中间刚毛组成脊状。足细长,附节4退化,隐藏于附节3中,附节3二叶状,显著宽于其他各节。
幼虫:体长15~20mm。无足,腹部中央突出;头部呈红棕色,椭圆形,上颚红棕色;前胸背板呈淡黄褐色;胴部为乳白色。蛹:长约13mm,宽6mm,体色呈土黄色略带白色,具赭红色瘤突;腿节末端外部有突刺,较体色略暗。
三、生物特性
    褐纹甘蔗象在日本冲绳一年发生1代。由于成虫寿命长, 产卵期长, 故虫期重叠。成虫寿命为208.0±44.9d,从羽化至第208d的成虫存活率为78.6%,产卵期为179d,平均产卵量73.4±22.4粒。在25℃下,卵期为4.8±0.4d,幼虫期为43.7±11.3d,蛹期9.2±0.9d;从卵至羽化需48~87d;在28℃下;卵期、幼虫期、前蛹及蛹期分别为4.8±0.4d、29.4±8.9d、19.0±5.7d和9.2±0.9d。老熟幼虫宿存在叶鞘与茎干间,以危害后的纤维包裹做茧化蛹;成虫怕光,有假死现象;成虫产卵于椰子或甘蔗茎干、叶鞘内或叶脉间,幼虫孵化后在叶鞘及茎干内部组织钻蛀危害,造成流胶,引起组织腐烂,初期受害叶片变黄,随后茎干部位受害,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四、主要危害
    褐纹甘蔗象主要以幼虫钻蛀椰子等多种棕榈科植物以及甘蔗等寄主的叶鞘和茎杆为害, 造成大量纵横交错的孔洞及虫道。在椰子苗期, 低龄幼虫会在椰子苗基部叶鞘包围着的幼嫩茎表钻蛀形成不规则的取食痕, 高龄幼虫钻入茎干内为害, 寄主茎干受害后表面常出现流胶。褐纹甘蔗象也为害大株椰子, 幼虫钻入椰子树茎干后表面有孔洞; 椰子受害茎表为害状愈合后常留有为害痕。老熟幼虫在叶鞘与茎干间, 以为害后的纤维包裹作茧化蛹。棕榈科植物受害较重时出现枯黄化叶, 严重时死亡。甘蔗茎干被蛀后常枯死, 田间可以常见到枯死的植株。
五、防治难点和措施
防治难点:
1、褐纹甘蔗象的隐蔽性很强 ;
2、褐纹甘蔗象为害前期, 为害状不明显, 很难发现。当表现明显的症状时, 已严重受害;
3、本国对褐纹甘蔗象的研究基本空白, 仅有简单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描述, 防治尚未有专门研究 ;
4、当褐纹甘蔗象一旦大面积发生时, 根除的可能性较小。
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防止害虫传入。该虫主要通过椰子苗木和甘蔗传带,因此对外地,尤其是疫区引进的棕榈科植物苗木和甘蔗要进行严格检疫。(2)对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田进行害虫监测。引诱物可以使用发酵的甘蔗茎干,置于塑料盆内诱捕成虫。(3)对害虫危害的植物进行人工铲除销毁,并对附近的相关植物进行化学防治,防止疫情扩散。(4)化学防治可选用多种有机磷类农药,采取涂毒泥、注射、喷雾等施药方法处理为害植株。常用药剂有:48%乐斯本乳油、清除1000倍、80%敌敌畏乳油500倍。
棕榈植物在我省常见的几种病害
    棕榈植物的病害不像虫害那样传播,会规模性的传播爆发,另外病原菌很多,虫病交叉感染,发病后,一旦发现,为时已晚,后果严重,无法挽救。
目前我省发现的主要病害:
1、心腐病
    病原:病原是phytophthora,palmivora(Butler) Butler,为鞭毛菌亚门真菌,主要危害加拿列海枣、针葵等 
发病特点:主要为害植株顶部心叶和芽。展开的心叶基部有灰绿色形状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病斑变黄并转褐色,未展开的叶片灰绿色,植株的生长点枯萎腐烂,植株停止生长,最后从基部倾折并干枯死亡。心叶枯萎下垂后稍用力即可把它拔出来,随后周围未被侵染的叶片由内到外层层下垂、脱落。茎腐烂并有恶臭味发出,病害继续向下侵染,整个树千折倒死亡。条件适宜时孢子囊萌发借风雨、昆虫或灌溉水传播,侵入寄生引起发病。栽培场所通风不良、湿度大,易发病。缺钾肥,有昆虫危害或人为机械操作造成的大量伤口则病害发生比较严重。
2、炭疽病
    病原:胶孢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des,penz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危害海枣、假冰榔、鱼尾葵、王棕、皇后葵等。
发病特点:病害多从叶缘,叶尖开始发生再扩展到柄上。病斑呈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初期暗褐色,后期浅褐色,有小黑点,叶片病健交接处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变黄至黑褐色,病斑中间轮生小黑点。病菌在病叶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形成初侵染源,4-8月是病菌发生和流行期,高温高湿,肥水管理不当,种植时伤根过多,都有可能造成病害发生。
3、叶斑病
    病原:掌状拟盘多毛孢 Pestalotiopsis palmarum Cooke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危害散尾葵、丝葵、椰子、海藻、董棕、鱼尾葵、假槟榔、软叶刺葵、王棕等棕搁科植物。
发病特点:病菌多从叶缘、叶尖侵入。初期在叶片上大量分布淡黄褐色病斑,逐渐颜色加深并扩展为条斑至不规则斑,后期在病部出现散生的椭圆形小黑点及不明显轮纹,叶片受害严重时干枯卷缩,植株病死。该病菌在华南地区终年传播危害,温度适宜时,产生的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危害,潮湿、不通风容易发病,棚室、温室比露天苗圃发病严重。
对加拿列海枣危害最大的是:
(一)、病虫交叉危害;
(二)、综合性病菌危害:炭疽病、疫霉病、心腐病
三种病的发病原因基本相同:
(1)、亚热带的特有菌种;
(2)、由于栽种过密通风不良,湿度大;
(3)、管理不善,缺钾、缺肥;
(4)、根部机械损伤、土壤传播;
(5)、浇灌不科学传播;
防治方法:
(1)经常检查,发现病枝,立即清除;
(2)打波尔多液预防,0.5-0.5:1和其他杀菌药因苗种不同,药品多样;
(3)注意管理,勤施肥,多施钾肥,注意浇水,不要把不清洁水喷洒叶面、叶心;
(4)不要采购带病的植株。

Copyright © 云南省花卉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2006006号-1 Email:1486151254@qq.com
地址:昆明官渡区世纪金源国际商务中心3号楼21A 联系电话:0871-67372469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