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于兰花
广义的兰花是兰科植物的总称,狭义的兰花常指兰属植物及其部分近缘属。按生态习性把兰花分为地生兰、附生兰及腐生兰三大类。中国人把兰属植物中的一些地生兰称为”国兰”。
兰花是世界名花、中国名花和云南八大名花之一。一些附生兰天姿丽质,观赏价值很高,另有一些地生兰清纯幽香,历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客观上存在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人养兰和赏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1000年。经过漫长的发展岁月,从众多的诗赋、著作文献、书画及民间习俗,不难看出中国人对兰花的欣赏已远远超出兰花的本身而进入了文学和艺术的殿堂,且和文学、艺术、道德、情操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已成为一个文化的符号。
二 兰花资源
世界兰花资源:全世界的兰科植物约有 800多属,计2.5万余种,可供栽培的约 有2,000种,其中兰属植物有50种左右。
中国兰花资源:据1999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兰科植物171属1247多种,兰属植物有30余种。
云南兰花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云南省提供了几乎囊括我国全部兰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据《云南植物志》记载,云南兰科植物有135属764种16个变种,占中国兰科属的78.95%和种数的61.27%,也就是说,中国绝大部分兰花分布于云南。
云南兰花资源虽然丰富,但近年由于森林过度采伐和土地开垦等原因使许多兰花分布区域收缩并破碎化,失去了必要的生存环境;加之天价炒作和暴利刺激了掠夺式的偷挖滥采, 使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处于濒危状态,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保护范围。如不切实采取保护措施,任其发展,兰花资源将走向灭绝的境地。
保护要与科学开发相结合,只有研究开发出受市场欢迎的新品种供应市场,才能避免野外采挖,从根本上保护野生兰花资源。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研发进展缓慢,规模化生产较为困难难,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研究和开发兰花资源,把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此是生物资源开发的重要课题。三 主要研究进展
收集与保存野生资源
组培快繁
多途径育种
以兰属为主的遗传背景
设施无土栽培技术集成
八年多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面上基金、国家教育部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技基金(A3003131);云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009BB013)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云南野生兰花资源的利用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完成和在研兰花科研项目8项:
1 “云南野生兰花遗传资源研究及利用”
( NO:D30160074,国家基金)
2 “云南野生兰花遗传资源研究及利用”
( NO: 2002C0003P ;云南省重点基金)
3 “中国兰属资源种间分子进化研究”项目
(NO:30760155,国家基金)
4 “云南墨兰多舌奇花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
(No:30860178,国家基金)
5 “西南纵向岭谷丝核菌遗传结构研究”
(NO:30660006,国家基金)
6 “碧玉兰新品系选育与商品化开发研究”
(NO:Z2005-2-65008/A3003131,教育部基金)
7 “云南兰花丝核菌共生菌根研究”
(NO: 2006C0031Q ,云南省科学基金)
8 “云南碧玉兰新品系选育与设施无土栽培集成
技术研究”(2009BB013 云南省攻关项目)1、建立了以兰属为主的资源圃
收集了云南兰科植物15属60种和一些变种,其兰属植物36个种,建立了种质资源圃。
2、组培繁殖
在多个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已建立了30多种(含杂交种)兰花资源试管植株和杂交F1代试管苗共数万株的离体保存库。并在塑料大棚炼苗达数10万株。多数兰属植物组培技术已获成功。
3、杂交育种
进行了包括正反交、自交在内的组合131组,其中败育72组,结实59组。经过数百次试验,研究和总结了种子的无菌萌发技术,使杂交种子萌发16组;自交种子萌发10组;待萌发43组。杂交种子萌发后已形成了批量试管种质。
4、化学诱变育种
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碧玉兰变异率的影响
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碧玉兰死亡率的影响
细胞学方面
二倍体材料的染色体数目为40,诱导变异株染色体绝大多数为80,还发现有染色体数目为60-125数目不等的细胞;对二倍体和四倍体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32m+8sm,核型属于2B;2n=4x=32m+44sm+4st,核型也属于2B。
5、物理诱变育种
6、分子生物学方面
采用AFLP技术对云南省兰属的14个种和3个变种中的38份样本进行了亲缘关系聚类分析,采用RAPD技术,获得了兰属特异性标记1070bp片段,能准确地从兰科植物其他近缘属中鉴定出兰属植物.
进行了特有标记测序研究,
进行了部分样本的分子标记序列同源性分析研究
进行了部分样本的分子标记序列系统进化分析
分子育种探索
植物的 MADS-box基因(家族)于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中。将通过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找到奇花形成的MADS盒相关基因,经克隆和测序并转入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其功能。
7、栽培生理方面
测定了五种大花亚属兰花品种的光-光合响应和CO2-光合响应曲线表明,他们都属C3植物,且均属阴生类型;并测定了黄蝉兰等兰花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 、光饱和光合速率。
在营养与施肥方面,实验得出了两个碧玉兰品种的最佳磷用量。
叶绿素计(SPAD)测定表明:
不同氮素处理对红唇碧玉兰叶片叶绿素含量达到极显著差异,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显著;
不同氮素水平对黄唇叶绿素含量达到极显著,但对净光合速率未达到显著;
钾素和磷素平对黄唇碧玉兰光合速率影响均达到显著。
叶片养分分析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能够促进碧玉兰植株对氮的吸收和利用。对叶片全磷、全钙含量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异,适当增加磷肥可以促进植株对氮磷的吸收与利用;
对全钾含量影响因品种而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植株对钙镁的吸收;
随钾肥用量增加,碧玉兰叶片全钾含量增加,全氮含量上升、全磷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全镁含量不变,全钙呈下降趋势。
不同N、P、K对碧玉兰病害发生有显著影响:
氮肥和钾肥影响最大,磷肥影响最小。
氮肥用量增加,病情指数显著增加,病害加重;
施K时病害发生率最低,表明增施钾肥可以增强碧玉兰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8、菌根研究方面
从野生兰花多种兰花根部分离出真菌菌株,经鉴定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格孢腔菌属Pleospora,丝核菌属Rhizoctonia;
兰花组培苗接种3种真菌,测定侵染后N、P、K含量,表明兰花品种间,侵染兰花的菌种间,兰花与菌种互作效应差异极显著;栽培约12个月后接菌幼苗平均鲜重增长率都比对照增加,且植株生长状况比对照好,在CK中不能分离出原菌株;
测定兰花幼苗N、P、K含量,表明N、K在兰花品种间,侵染兰花的菌种间,交互效应差异极显著;P含量在兰花品种和菌种产生交叉作用时差异极显著。
9、兰花病害调查和病源鉴定
进行了兰花病害调查,分离了兰花炭疽病(真菌:Colletotrichum orchidearum)、兰花叶斑病(真菌:Cylindrosporium padi Karst)、兰花白绢病[真菌:Pellicularia rolfsii (Curzi) West]、疫病(真菌:Phytophthora palmivora Bultler, P. parasitica Dastur)、兰花褐腐病(细菌:主要是Erwinia属引起)、兰花褐斑病(细菌:主要是Pseudomonas属引起)的一部分病原。其结果对兰花病害防治和促进高产优质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10、设施栽培集成技术
从国外引进现代温室、水处理设备及其它现代设施。
11、培养了一批批人才
二00九国家级发明铜奖一项
四 今后的工作
继续收集和保存野生资源,特别是优异品种资源,同时建立离体种质资源库;
继续开展地生兰的快繁技术研究;
开展多途径育种研究,培育受市场欢迎的新品种;同时探索分子育种的技术和方法;
开展病虫害防治研究;
与企业合作开展设施无土栽培技术研究与产业示范,推动兰花新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五 结语
兰花是世界名花、中国名花和云南名花,云南的野生资源最为丰富,其高雅脱俗的特质深受人们喜爱,而国兰的“香”与热带兰的“艳”是受欢迎的重要特征,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但由于国兰研究的难题较多,导致产业化进展缓慢,应把传统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培育新品种供应市场,这对于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兰花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兰花科研的重要课题;希望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科学、有效利用云南野生兰花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兰花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