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云南花卉资源优势突出,是知名花卉大省,鲜切花产销量已连续10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但近年来花卉产业地位不断降低,除了行业竞争激烈,其它地区纷纷发起挑战等因素外,也与云南花卉企业资源利用不够、科技创新不足、品牌意识不强、市场开拓不力等有关。在新形势下,怎样强化云花地位,提升云花产业的竞争力和利润率?云南绿荫公司“梦之草”保鲜花研发及市场化进程的实践可资借鉴。
关键词 花卉产业 资源 研发 保鲜花 市场
中国是花卉大国,产销量世界第一;云南是花卉大省,产销量中国第一,且长期占据全国花市的半壁江山,云花因此闻名全国、闻名世界。
然而,随着花卉产业的不断进步,省外、国外花卉业的快速发展,云花地位日渐动摇,有识之士惊呼:云花再不奋起直追,那怕坐拥优势资源,不久的将来“龙头老大”的位置也将不保。
保鲜花是当今世界科技含量最高的花卉产品,往往代表某一地区或国家花卉科研水平。在此领域,不争的事实是:中国也落后了,云南落伍了!中国最大的保鲜花(植物)研究生产企业——云南绿荫园艺有限公司(以下称云南绿荫公司)相关领导说,这与云南及中国的花卉产业地位形成明显反差。
本文试图以云南绿荫公司“梦之草”保鲜花研发及市场化进程的实践为例,探索云南花卉“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抓做机遇创新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现实问题。
一、运用资源优势,把握难得机遇
云南省政府《关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认为,云南具有发展花卉产业的资源优势,已得到国内外专家和花卉种植者的一致认可。国务院办公厅在支持云南省发展花卉产业的相关文件中称:云南具有发展花卉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笔者以为,应充分认识和运用云南特有的气候和突出的植物资源优势——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东南部,低纬度高海拔,海拔高度从6740米逐步降到76.4米,境内山脉逶迤,江河蜿蜒,群山与河谷相切,分布着高黎贡山、云岭、无量山、哀牢山、乌蒙山等众多山脉,汇集着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伊洛瓦底江、南盘江、红河6大水系。同时,1400多个大小盆地、37个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地镶嵌于群山之中。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云南气候环境复杂多变,立体气候突出,兼有寒、温、亚热带、热带等气候类型,为各种植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是许多重要植物类群的分布中心和起源地。这里贯通东亚植物区与亚热带植物区,中国—日本植物亚区与喜马拉雅植物亚区,是世界罕见的多种植物区系的荟萃之地,完整的山地垂直气候带谱,复杂多样的环境条件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使得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约4.1%的云南却拥有1.6万多种高等植物,维管束植物物种总数占全国物种总数的46.9%,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14种,占全国的46.3%,被誉为“植物王国”。
云南省植物花卉资源优势更为突出。境内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达110个科、约490个属、2500多种。云南也是花卉和园艺植物的主要起源中心之一,特别是滇西北和滇东南两大生物多样性中心,野生花卉资源种类极为丰富;云南植物种类繁多,类型多样,药用植物、香料植物、观赏植物在全省范围内均有分布,故云南还有“药物宝库”、“香料之乡”、“天然花园”等称谓。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提供了种植基础。
植物资源尽管种类丰富,然而云南“什么都有,什么都少”,“一用就空,一用就光”,如果保护利用方式不妥,很容易导致宝贵的物种灭绝和资源枯竭。事实上,云南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存在很多这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存在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进行野生资源的乱采滥伐,严重破坏和损害宝贵的野生植物资源的现象屡有发生;另一方面,收集整理、人工扩繁野生植物的工作滞后,往往依靠自然采集,产业发展受制于资源的短缺,生物资源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野生植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只要采集少量的种苗,经过科学研究实现人工繁育和标准化扩繁,既解决了野生植物的物种保护问题,也可为植物生物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资源支持,实现植物资源的科学保护和永续利用。
“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花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这两个方面优势合理开发运用,必将推动花卉业发展。目前中国最大的保鲜花卉(植物)研究生产企业——云南绿荫公司,正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其“梦之草”系列产品已形成品牌。该公司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规模化生产中,建成昆明、曲靖及海口等地面积达数千亩的6大花卉(植物)基地,各个基地都力求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可持续发展。以其在昆明小哨的基地为例:该基地定位为专业植物园区——“百草园”,建设中,他们借鉴云南省花卉产业化开发的思路,通过对云南野生花卉(植物)资源中有重要经济价值及科研价值的物种的收集、保存,建立云南特色花卉(植物)资源库、基因库,使基地成为青少年花草类植物科普教育基地;经过对云南特色花卉(植物)的科学研究,实现人工驯化、快速繁殖、规模化栽培,把基地建成“梦之草”保鲜花卉(植物)生产的种源基地;“百草园”还为云南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试验、示范场所,成为实验基地;他们还利用基地探索云南高科技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新路子,建立开发新模式,带动当地的群众致富;“百草园”还是风格独特的乡村公园。云南省科技厅主要领导到“百草园”实地调研后表示,“利用资源,发掘优势,依靠科技,规模开发,形成产业,带动农户”这一思路是正确的,科技厅将持续关注项目建设,希望“百草园”越办越好。
二、资源利用花卉领先,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云南省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化程度最高的首推花卉产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云南花卉产业实现了快速崛起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包括生产、营销、科研、社会化服务等为一体的花卉产业体系,花卉产业已发展成为云南绿色经济强省建设中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
目前,花卉产业在云南已有一定规模。以鲜切花为主体,盆花、盆栽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地方特色花卉等多品种共同发展。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总产值近百亿元,花卉出口额近亿美元,鲜切花产量达50亿枝。云南鲜切花产销已连续10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初步确立了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斗南花卉批发市场和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两大产地型交易市场。其中,“斗南花卉”已成为我国花卉类第一个驰名商标,也当之无愧成为云南的“名片”。
云南花卉产业虽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国际花卉产业发达国家“注重高度专业化生产、科学合理的社会化分工协作;注重新品种研发、现代化栽培和以高新技术的应用来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注重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注重建立发达、健全、快捷、高效的花卉流通体系等先进经验”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与国内先进省区以专业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带动企业、花农、基地发展花卉产业的做法相比,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 产业化水平低。云南花卉处于朝阳产业的成长阶段,尚未实现向专业化、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和经营的根本转变。生产规模小,缺乏专业化分工,产业链条不能有机衔接。满足不了国际市场对鲜切花“高品质和大批量”的要求。
2. 科技水平低。科技人才、技术、资金投入不足,缺少整合,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花卉新品种及相应的配套技术;适用技术开发不足,科技培训及推广体系尚未形成,广大花农大多由菜农、烟农、果农等转产而来,受专业教育程度低,缺少专业培训,致使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乏力。
3. 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市场发育程度低,多头竞争,分散对外,形不成统一的品牌,交易成本高。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要实现出口导向,走向世界,抢占国际市场任重道远。
4. 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从立体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看,温带鲜切花一枝独秀,热带鲜切花、高山花卉和冷凉地区球根类花卉种球繁育生产发展缓慢。配叶植物在鲜切花总量中比例小。鲜切花以外的其他花卉产品的深加工及其他配套产业的发展滞后,直接影响产业提质增效。
三、依靠科技创立品牌,夯实长远发展根基
长期以来,云花品质不高,高端产品稀缺,制约了市场拓展。“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出精品,只有提升品质才能出品牌,只有打造出更多过硬品牌云花优势才能凸现”。对此,云南绿荫公司研发“梦之草”保鲜花之路可以充分说明。
保鲜花是当今世界科技含量最高的花卉产品,1991年诞生在素有“世界浪漫之都”法国巴黎,它是生物学家们利用有机保鲜液来跟植物的体液进行交换取代的一种特殊加工技术,让鲜花完整的组织和部分水分保持下来,经过技术处理的鲜花不需要浇水,就能在自然形态下长期保存,而且,这种生物处理技术还可以变更鲜花的颜色,使鲜花色彩斑斓、绚丽夺目。保鲜花的诞生,使人类对花草“青春永驻”的梦想得以实现。
保鲜花通常选择优质鲜花为原材料,通过专门技术精致加工而成,对人体无伤害。保鲜花保持了鲜花的柔软度和形态,能够长时间地维持与新鲜花卉相同且不变的容貌,并保存了鲜花的手感和质感,可维持1年以上的拟真保存状态,无论在视觉上、触感上都与真花别无二致,但它们却不需要水分、土壤或营养等自然花卉所必须的生存条件,是花卉产业的一大创新。
目前,保鲜花产业在欧洲、南北美洲、日本、韩国等地迅猛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非常时尚、比较受消费者欢迎的高档礼品和工艺品。以日本为例,作为高档消费品的保鲜花产品的消费额,已经占到整个花卉产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保鲜花往往代表某一地区或国家花卉科研水平,而中国在保鲜花领域的研究及运用起步较晚。
2002年,云南绿荫公司的母公司——云南利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称云南利鲁公司),看到一个“严峻现实”:世界最大的鲜切花产地是中国,中国最大的鲜切花产地在云南,而云南和中国在鲜切花保鲜研究方面,却明显落后于世界,这与云南及中国在世界花卉产业中的地位形成明显反差。“花卉王国云南在鲜切花保鲜研究和运用上,理应走在前列”,为承担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为云南争光,为中国争光,同时也为抓住难得的商机,云南利鲁公司决定投资组建全资子公司——云南绿荫公司,并派出一名副总经理出任董事长。
云南绿荫公司从筹建开始就坚持以科技创新求突破谋发展。他们把鲜切花卉(植物)保鲜研究的初期目标定位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投入巨资,不断引进科技人才,组建自己的专家团队,同时广泛开展国内外科研合作,同中科院、北京林业大学、云南大学等国内高校及国外同行与研究机构合作,历时3年多,成功攻克鲜切花卉(植物)保鲜中的多项技术难题,实现研究目标。使我国成为继法国、哥伦比亚、日本之后的世界第4个拥有保鲜花专门技术的国家;同时成为中国最大的植物保鲜技术研究企业。目前,云南绿荫公司已取得4项国家专利,多项生态技术填补国家空白,其鲜切花卉(植物)细胞置换生产技术走在了国际前列。
只有环保的、节能的,才是最具生命力的!云南绿荫公司“梦之草”保鲜花卉(植物)科研之路还紧连环保。他们拥有发明专利的植物细胞置换液均为食品级,其产品确保无毒、无害、无污染。“梦之草”系列产品首家获得同类产品中国家级环境保护证明标识——中国绿色之星证书。
云南绿荫公司现可对100多种花卉(植物)进行保鲜技术处理,已设计、生产出6大体系、1000多种保鲜花卉(植物)产品,是中国柔姿保鲜花产品生产最早、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企业。
4年1次的中国国际花博会是目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泛的花事盛会,被称为花卉界的“奥林匹克”。第七届花博会去年举办,1300多家海内外知名花卉企业参加了展会,而以保鲜花产品参加北京展会的企业只有1家,这就是云南绿荫公司,“梦之草”产品还一举夺得2银、1铜、5个优秀奖。
云南绿荫公司的科研成果,拓展了云南和中国花卉的新领域,促使云南和中国花卉产业迈上新台阶。这项成果,可大量节约花卉生产中的土地资源——“梦之草”保鲜花可长期保存、使用,花卉生产中单位土地效能数十倍甚至数百倍地提升;减少了花卉出口中物流运输压力和风险——保鲜花卉(植物)流通中没有紧迫的时效性;创立了中国和云南的保鲜花品牌。
四、产品嫁接艺术,弘扬民族文化
云花产销量全国第一,但基本上都是资源出口型,产品附加值极低。云南绿荫公司“梦之草”保鲜花系列产品的成功开发,除坚持科研优先外,还有善于让产品附着其它有益元素等因素。比如,“梦之草”保鲜花嫁接了中外插花艺术,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
云南绿荫公司从主要领导到一般员工对插花艺术和民族文化都有着深刻的认识——
中国的插花艺术历史悠久。人们爱花,插花以自娱,继而用作佛教供花,后来才逐渐扩展到装饰领域,由此而发展成一门艺术。它与我国的哲学、文学、绘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插花艺术的灵魂,自然山水的特点,国画的构图方式,是中国插花艺术的形式,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就是植根于这样的土壤里。
云南是一个多山区、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在我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云南就有26个民族,除汉族以外有25个少数民族,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有彝、白、哈尼、壮、傣族;在50万人以上的有苗、傈僳、回族;在10万人以上的有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族;其余民族均在10万人以下。这些人口不等、族称不同、族源各异的云南各少数民族同胞都具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古朴的文化,他们的历史是谱写中华民族历史巨著的篇章,他们的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熠熠发光的明珠。由于云南各民族的地域、历史、民族文化传统等的不同,人们对花赋予了不同的涵义,在插花领域俗称“花语”。不同地方,不同民族,“花语”及插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经过长期的发展、融合,在汲取中国传统花卉艺术的同时,又溶入了民族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云南独具特色的花卉艺术。
“在日本池坊流、小原流、草月流及欧式各种流派插花艺术流入中国的今天,保护并弘扬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是花卉从业者的责任。”云南绿荫公司组建了成熟的花艺师队伍,并积极与国内知名花艺大师及日本、台湾、欧洲的花艺机构合作。“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该公司坚持以中国传统花艺为主,同时汲取国外各流派的优势,创作出办公、会议、酒店、婚庆、礼品、工艺品等6大系列1000多种花艺作品,能够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各种需求。该公司生产中心花艺部还成为了艺术类高校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弘扬云南民族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梦之草”产品受到了云南省文化厅领导的肯定和赞扬。
五、产业进步曲折艰辛,政府扶持不可或缺
1997年,云南呈贡斗南花卉大跌价——“斗南鲜花当草卖”!笔者前往调查采访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法制日报》、《云南日报》等媒体以《羞涩的鲜花》、《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谁人怜》等为题呼吁政府关注云花发展,提出“支柱产业要发展,在企业或经营者自发经营的同时,必要的政府行为参与必不可少!”的论点。众多媒体广泛关注云南花卉,促成了云南省首个花卉经济合作组织——云南花卉产业联合会成立、运作;次年,云南省政府《关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 1999年,云南省《关于加强花卉出口工作的意见》出台;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云南省发展花卉产业有关问题的函明确了 “政府专项投资补助建设云南花卉拍卖市场和花卉新品种研发中心所;下放多项权力;简化检疫审批手续;免征相关税、费;降低花卉航空运价”等多项扶持措施;2002年,云南省《关于促进花卉产业升级的意见》出台。
中央和云南省的大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云花发展。云南绿荫公司“梦之草”产品研发的艰辛路途,云南省、昆明市各级政府总是适时伸出援手:3年科研路漫漫,一般企业耐不住寂寞,千万元投资数年无回报,一般企业不愿承受,科技厅领导鼓励说“曙光在前头”;产品嫁接艺术时,文化厅领导前来指点;产品上市时,省政协、省政法委、昆明市领导前来指导……
随着云南花卉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需要政府更多的扶持,更广泛、更细致的服务,笔者以为,当年的论点依然成立。
他山之石可资借鉴——
紧邻云南的越南政府农业和农村部制定了一项为期10年的投资计划,明确投资承办单位,以发展高质量的花卉园艺产业,其花卉园艺产品出口到日本、法国、中国和中东地区。越南政府还引入丹麦政府资金推动花卉园艺产业发展。
云南邻省四川,近年来花卉产业发展较快,去年花卉种植面积64万亩,销售收入43.8亿元,面积居全国第五,销售收入居全国第六。成绩可喜,该省追求进步不断——年内,四川省、厅领导和21个市(州)农业局局长集中研讨川花发展,形成以下具体措施: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发展措施、加大投入力度、拓展产业功能(开发花卉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产品,深入挖掘花卉产业文化内涵)、重视发挥协会作用(创新服务方式,强化信息服务功能,做好品种销售预测、市场分析,促进花卉业健康、稳定发展)。
云南邻省贵州,2001年即规划建设“贵遵”、“贵黄”、“贵新”3条花卉产业带,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花卉产业的科技含量,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多形式增加投入,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同时突出加强对野生花卉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同云南北部接壤的四川西昌市逐年投资支持花卉产业发展,引导土地规模流转,对按产业布局在规划范围内投资花卉业的企业、业主进行配套政策支持。
福建省省级财政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大力支持花卉产业发展,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设施栽培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广西自治区组建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实地调查,分析现状、前景、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建议,形成《花卉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供决策参考。
素有天然温室美誉的海南,利用“黄金气候”发展花卉产业,该省科技部门从2007年开始,连续3年将重大科技研发专项全部用于支持花卉产业的技术创新,花卉产业已成为该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辽宁大连市政府聘请美国专家为花卉产业发展顾问,为全市花卉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搭建更多的平台。
山东青州市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与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战略发展合作关系,设立花卉专业实验基地,先后研发260多个新品种,引进培育国内外名优特稀花卉品种230多个。花卉产业已从最初的“小花朵”变成产业“航母”,年花木交易额40亿元。
分析国内外政府部门扶持和服务花卉产业发展的做法,笔者认为,云花要发展,政府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或作为:认识优势、转变观念、强化责任、科学规划 、统一布局、优化政策、加大投入、科技兴花、名牌引路、培育龙头、搞好宣传、引导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