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获奖代表,胡锦涛总书记为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奖者颁奖,温家宝总理作重要讲话。
    在奖励大会揭晓的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中,由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主要商品盆花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李奋勇董事长为主要完成人员。
    该成果由北京林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北京林福科源花卉有限公司,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丹东天赐花卉有限公司共同合作,自上世纪90年代起,依托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的实施,围绕蝴蝶兰、大花蕙兰、卡特兰、菊花、杜鹃花等重要盆花作物,构建高效育种技术、在标准化配套栽培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培育新品种54个,美国品种专利1项,审定品种6个。申请专利23项,获国家专利10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企业标准8项,生产各类种苗和盆花1000余万盆,经济效益达15亿元,有千余农民工转变为产业化工人。
    公司自二十世纪末期,紧紧围绕云南最富特色的杜鹃花资源进行种质创新,和资源利用既产业化生产示范,进行花卉漂浮育苗研究和示范,获国家授权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生产各类杜鹃花种苗210余万株,实现了规模化、商业化生产。该项目的最大特点是示范辐射效果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盆花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另外,据悉,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云南特色杜鹃花种植资源利用既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也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已经通过了云南省科技厅的公示。公司李奋勇董事长和刘国强副总经理为该项目主要完成人员,皮秋霞和钱晓江为主要参与人员。具体内容如下:云南省杜鹃花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种质资源。而我国没有杜鹃花的商业品种,其商品化品种均源自国外。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和产业化生产技术这两大瓶颈严重制约了云南省杜鹃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本项目以提高云南省杜鹃花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水平为目标,依托5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的实施,历经近20年的系统研发,在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发掘优异种质和遗传资源、构建高效育种及产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培育出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6个,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制定行业标准2 项(已颁布);发表研究论文19篇(其中SCI收录3篇),主编和参与编写专著3部。主要技术突破如下:
    1.野生资源收集和评价,发掘优异种质,筛选关键亲本。收集并成功驯化杜鹃花属种质资源246 种(含变种和品种),占中国原产杜鹃花种类40% 以上、云南杜鹃花60%以上,建立了完善的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体系,筛选优异种质169份和关键育种亲本46 份,为杜鹃花育种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2.探明遗传基础,优化育种体系,培育新优品种,创建新方法。基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建立了杜鹃花杂交新品种选育和远缘杂交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缩短了育种周期;建立了芽变和实生苗筛选育种体系,培育出我国首批6个自主产权杜鹃花新品种,为杜鹃花育种提供了新方法。
    3.创新生产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发明杜鹃花漂浮法育苗系列技术,有效解决了微粒种子的均匀播种难题,从根本上避免了苗期土传病害的发生,减轻了不良环境对幼苗的影响;采用杜鹃花大田栽培技术,使杜鹃花抽梢率由原来的每年抽梢一次提高到3次;创立了杜鹃花促成栽培技术,使马缨花的开花时间由80年代的9年缩短到4年,杜鹃花新品种的开花时间由原来的4-5年缩短到2-3年。
    4、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示范推广540亩,生产优质种苗105万株/盆,累计增加产值11000万元,新增利润 1504.2万元,新增税收687.1万元。带动100余农户从事云南杜鹃花生产,示范辐射效果突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Copyright © 云南省花卉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2006006号-1 Email:1486151254@qq.com
地址:昆明官渡区世纪金源国际商务中心3号楼21A 联系电话:0871-67372469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