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逶迤翠绿的大理苍山脚下,一座2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高档温室在08年拔地而起,这是大理兰国花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宏走国兰产业化之路的第一步。李光宏是云南首家采用工厂化理念生产国兰的民营企业家。
在与李光宏聊天中记者得知,他是看着爷爷辈们养兰长大的,从小就受到兰文化的熏陶,早已与兰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李光宏曾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在部队期间结识了宗智勇——他的艺兰启蒙老师和学医的恩师。从部队转业后,他在医学方面已有所建树,并在大理开办了自己的诊所。尽管诊所经营良好,但养兰却是他多年的夙愿,在妻子的支持和帮助下,2003年他开始了自己的养兰生涯。并于几个月后创建了占地160多平方米的“宏阳兰阁”。被人们称为“兰花大王”的李光宏,在2004—2007年短短的3年内收藏和种植的兰花市值高达1.5亿元,他和他的兰苑一度成为兰友们学习和讨论的焦点。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国兰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综合协调发展,“宏阳兰阁”于2008年8月改名为“大理兰国花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规模化国兰种植,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位于大理的兰国花业公司兰花种植基地内,在洁净的锯齿形温室大棚里各种兰花琳琅满目,一列列整齐的养放在可移动的苗床上。在谈到发展规划时,李光宏在他的兰花大棚里指着一排排整齐的兰株说:“我们的目标是科学保护和发掘兰花资源,充分利用云南的气候优势,实现兰花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和环保生产,加快云南兰花的产业化发展,满足兰花消费的大众化需求,培育更多的兰花消费者,使云南特有的兰花品种进入千家万户,美化人们的生活。”
大约在600年前,大理白族民间就有种植兰花的记载,其中现今依旧流行的“大雪素”已有300年种植历史,但发展至今,兰花依然停留在庭院式的生产阶段。对此,李光宏说:“当初很多兰友看到我投资上千万元建设兰花生产基地时,10个人看了8个人反对,现在这个数字刚好倒了过来,10个人中有8个人赞成了。国兰产业化发展,首先是转变旧观念,突破生产技术障碍,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一个成功的事业需要长期的准备。多年来,李光宏除了试图找到种植兰花的最好方法外,还整合众多技术骨干,致力于兰花的生产技术研究,目前已基本摸索出了一套规模化生产中低档商品兰花的技术规程,探索出了最适宜兰花生长的温湿度、光照强度、基质配方、水肥配比等环境要素,兰花发苗率提高了1倍以上。目前,兰国花业公司正在准备制订适宜大众消费的兰花生产技术规程,这将为兰花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李光宏还带领公司员工,探索出采用PVC管。硬纸箱等材料制作防压的兰花包装,并通过快递向全国各地发货。
云南兰花资源丰富,是世界莲瓣兰的故乡,兰花名品上千种,但兰花生产者种植的品种全部是从野生兰中筛选和驯化而来的。多年来,兰花交易处于品种高价炒作状态,产品价格和价值偏离太远,兰花交易脱离市场经济规律,对于少部分养兰的人来说,拥有兰花品种资源尤其是拥有珍惜名贵兰花品种,就意味着拥有财富。但是,兰市一旦低迷,很多人就会亏本,生产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证。“自2006年10月以后, 高价兰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兰花产业重新洗牌的结果是走产业化的路子。”李光宏认为:“今后,在国兰产业化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不需要有太多的顾虑,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兰花品种资源,采用人工杂交等技术,选育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同时采用组培等快繁技术,规模化生产一些观赏价值高的兰花品种,推广到普通消费群体。对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但这是大势所趋,我们不做不等于别人也不做,说不定哪一天等我们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他还说,近年来,四川、台湾等地的科研单位已尝试生产出了一些兰花组培苗,虽然品质还不能与传统生产的相媲美,但这只是时间问题。此外,在大理等地已有人开始尝试杂交兰花品种。
我国养兰队伍庞大,兰花种植数量惊人,很多兰花依旧深藏庭院未上市流通,与此同时,国内各阶层、欧美国家华人圈和亚洲国家对国兰的需求量都很大,但又难以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兰花。兰花供需矛盾的结症就在于缺乏市场营销。面临国兰广阔的市场前景,李光宏除了大量引进四川建兰。江浙春兰等品种之外,还在广州、上海、武汉、贵阳等地建立了国兰的销售点,积极把云南的莲瓣兰推广到全国各地。几年来,他结识了大量的国内兰友和海外客商,不久前,美籍华人、美国加州兰花协会会长詹孝仁还远道而来专程拜访李光宏,准备采购兰花,以满足加州兰协9万多会员的需求。“两年后,‘兰国花业’的兰花生产总量将超过30万盆。下一步,将加强对兰农的培训力度,在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加快国兰产业化补发的同时,培养一批兰花经销队伍,建立覆盖国内外的国兰营销网络,并抓住中国文化对世界影响越来越大的机遇,培育遍及世界的国兰消费者,不断增加兰花销售量。”谈起今后的发展,李光宏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