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种子是植物生命的源头,它拥有无限可能、蕴含着无限变化、代表着希望和创意、预示着人类美好生活的未来……
“种子圣殿”是上海世界博览会英国馆创意理念的核心部分,从外形看,它像是一枚巨大的蒲公英随风摆动、摇曳绽放,由60686根纤细的透明亚克力有机玻璃材质“触须”组成,驻足于“种子圣殿”内,在每根亚克力杆的底部都嵌着不同种类、形态各异的植物种子,这些种子种类繁多,有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见到的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粮食作物、水果蔬菜和油料植物等的果实和种子,如:海红豆、黄花夹竹桃、莲子、银杏(白果)、玉米、水稻、扁豆、龙眼、咖啡、蓖麻等,有的则是不常见到的植物果实和种子……共计约900种26万多粒。
    这些植物果实和种子全部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资源库”),作为英国千年种子库的中国合作伙伴,在英国千年种子库为上海世博会“英国馆”提供种子的同时,种质资源库也应邀参与了英国馆“种子圣殿”前期的种子和果实收集工作。
    种质资源库的历史要追述到1999年,当时在昆明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向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建议,在云南建立一个生物种质资源库,该建议得到总理的积极支持,并于2004年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2005年开工建设,于2007年建成了我国最大的野生植物种子收集和保存中心。种质资源库主要针对我国珍稀濒危、特有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开展收集和保存工作。在种质资源库,种子经过采集、清理、干燥等一系列流程之后,装入密封的容器内,保存于零下20度的冷库中。这些种子在冷库中将进行“冬眠”,有的种子可以在冷库中存活上百年,等待需要的时候可再次唤醒它们,继续为人类服务。目前,种质资源库已收集保存各类野生生物种质资源8444种,74641份,其中植物种子4781种,31199份。在未来的10年内,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的植物种子将达到1万种,10万份。种质资源收集的范围除了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这两大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外,种质资源还来自全国其他地区,截至2009年底,种质资源库已经与全国58个单位建立了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采集保存合作,野生植物种质资源采集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
“种子圣殿”中装饰的种子主要来自云南及周边地区,为了尽可能向公众展示种子的多样性和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种质资源库的工作人员从昆明的植物园、中药市场、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等地进行种子的收集。此外,还有部分种子由种质资源库在其他地区的合作单位提供,来自新疆、西藏、广东等地的种子更好的展示了丰富多样的种子。当种子采集回到种质资源库后,先对浆果进行处理,然后在干燥间中进行干燥,种子的干燥过程中,将枝条、果皮等杂物清理掉,除去空瘪的种子,留下饱满的种子,而对于一些颜色鲜艳,较吸引眼球的植物果实,干燥后则仍保持其形状。
    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介绍,“种子圣殿”内用亚克力杆作为种子的容器,灵感来源于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恐龙的DNA被放在一个琥珀里”的情节,在英国馆设计中,每一粒种子都像一个DNA一样蕴涵力量,就像是时间胶囊,将远古的某个年代封存,以备未来某种物种灭绝后重建,电影中设想一个装有DNA的琥珀,而我们设想一个装有种子的亚克力杆,相当于一个“人工琥珀”,种子则象征着可持续发展和生命延续。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果实和种子都适合安装于亚克力杆中用于展示,由于安装种子的亚克力杆长宽均为3公分,且浇铸亚克力杆时温度高达120℃左右,干燥后的果实和种子还必须进行精心挑选,对于尺寸较小、或者太大的种子不得不放弃;有的种子重量太轻,浇铸时容易浮动;有的种子结构复杂,浇铸时容易产生气泡。
虽然“种子圣殿”亚克力杆中的种子仅代表了很小一部分种子,但种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将通过“种子圣殿”中向公众传扬,时刻提醒人们,种子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世博会结束之后, “种子圣殿”中的6万根亚克力柱子中的一部分将会送到昆明,并在种质资源库的科普馆中继续向公众展示。
    目前,全球野生植物种子保存工作刚刚起步,种质资源库收集的都是一些野生的植物种子,而我们煞费苦心的收集这些看似无用的种子,是否有用呢?
    答案是肯定的。世界上有20多万种野生植物物种,但是人类目前真正认识和利用的仅有几百种,还有大量的植物等着我们去认识、研究和利用。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类的过度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一些野生植物资源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如:“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之一的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因生存环境退化和人类的过度采集,金铁锁的野生个体数量已显著减少,药源有着枯竭的危险;而1906年由法国传教士在云南采集的标本,直到2006年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才在云南石林县再次发现的300多个野生植株的弥勒苣苔(Paraisometrum mileense),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此外,2008年初的雪灾已使一批以巧家五针松(Pinus squamata)为首的珍稀濒危植物数量锐减,而在两年之后的西南大旱又再次威胁到了这些脆弱、稀有物种的生存与繁衍,雪灾和干旱等一些不可预测的极端气候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突出了抢救性保护及保存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0000年以前,我们不知道,生长于喜马拉雅山的一种野草,今天称为“水稻”;
7000年以前,我们不知道,棉花的纤维可以用来纺线、织布;
4000年以前,我们不知道,花生的味道很好;
400年以前,我们不知道,从金鸡纳树皮中提炼出的奎宁可以治疗疟疾;
206年以前,我们不知道,罂粟中含有成分是很好的止痛药;
50年以前,我们不知道,喜树中的喜树碱已被用于癌症的治疗;
6年以前,我们不知道,红树林在印度洋海啸中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植物,我们还有很多“不知道”,如果某个物种在人类尚未认识其潜在价值之前就消失灭绝了,那岂不留下终身的遗憾。今天保存的是渺小的种子,明天赢得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希望,这就是“种子圣殿”传递的信息,也是种质资源库收集和保存野生植物资源的目的和意义。

Copyright © 云南省花卉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2006006号-1 Email:1486151254@qq.com
地址:昆明官渡区世纪金源国际商务中心3号楼21A 联系电话:0871-67372469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