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0日,云南特色杜鹃花种资源利用及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专题报告会在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会议室召开。参加本次报告会的人员有多家知名媒体的记者,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张长芹,云南省花卉协会会长、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奋勇,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副总刘国强等。
    进入会议室的记者,无不被桌上的一盆插花吸引住了眼球:姹紫嫣红的花朵,以姣好的姿态簇拥在一起,交相辉映,煞是好看。在云南,插这样一盆花并不稀奇,稀奇的是,这花不是寻常可见的鲜切花,而是本应盛开于山野林间的云南特色木本花卉——杜鹃。金踯躅、毛杜鹃、雪美人等,这些驯化栽培的“老”种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种插在同一盆中,看起来和谐美丽。这些原本生长盛开于特定海拔地区的云南特色杜鹃花,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共同攻关下,在寻常巷陌绽放出了花朵,不能不让人欣喜。
    云南鲜花飘香世界,“云花”正逐步成为云南的形象名片。但长期以来,云南省花卉产业都以鲜切花为主,特色木本花卉的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据张长芹介绍:云南省有杜鹃种类260余种,占中国杜鹃花种类的六成、世界的近三成,杜鹃花虽然位列“云南八大名花”第二,但丰富的高山杜鹃种质资源优势一直没有变成产业优势。究其原因大致如下:一方面,国内杜鹃花商品生产中绝大多数品种源自国外,受制于国外育种公司,且引进成本高;另一方面,缺乏商品化生产技术,规模化生产难以实现。这两个因素,制约了云南杜鹃花产业的发展。”
    但是比起鲜切花,特色木本花卉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云南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完全可以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另外,作为木本花卉的杜鹃花,不仅可以作为盆景来销售,还可以作为鲜切花用,作为插花用。为此,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张长芹研究员和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展合作,在云南16个州市进行杜鹃花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对杜鹃花适应性、生态习性、抗旱性、花期以及引种驯化方法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希望解决制约杜鹃花产业化的两个瓶颈问题。
    研究中通过露珠杜鹃和马缨花人工杂交,成功培育出杜鹃花新品种“红晕”,该品种表现出了优良的园艺学性状和较强的耐旱适应性;通过多种源混合播种利用实生苗选育技术,从羊踯躅实生群体中选育出花色罕见的杜鹃花新品种“金踯躅”;利用芽变稳定技术培育出了“喜临门”、“紫艳”、“娇艳”、“雪美人”4个杜鹃花新品种。这几个培育的新品种,是我国首批高山杜鹃新品种,填补了中国高山杜鹃花育种空白。
    同时,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首创漂浮育苗法,实现了种苗的高效繁育,突破了杜鹃花传统种植模式,实现了大田种植。公司董事长李奋勇说:“我们大理的种植基地有600多亩,像种庄稼一样地栽培杜鹃花,花开时非常漂亮!”
    项目研发的杜鹃花促成栽培技术使马缨花的开花时间缩短到4年,杜鹃花新品种的开花时间由原来的4至5年缩短到2至3年。采用精准施肥、套盆埋地和杜鹃花大田栽培技术,使杜鹃花抽梢率由原来的每年抽梢一次提高到3次。
    该“云南特色杜鹃花种质资源利用及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通过近20年的系统研发,在云南特色杜鹃花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综合评价、挖掘优异种质和遗传资源、构建高效育种及配套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项目被企业应用后新增产值11000万元,新增利润1504.2万元,新增税收687.1万元。获得了2011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悉今年春节期间,高山杜鹃已正式进入年宵花队伍,成为花卉市场新宠,从千百年“隐居”深山走进了商品化生产时代。据统计,云南各类高山杜鹃总储备量达1000余万株,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正如李奋勇董事长所说的那样:“我们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希望两三年后,作为年宵花的高山杜鹃年上市量将超过10万盆,在国内外市场占一席之地。”

Copyright © 云南省花卉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2006006号-1 Email:1486151254@qq.com
地址:昆明官渡区世纪金源国际商务中心3号楼21A 联系电话:0871-67372469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