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全国花卉产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云南山茶花在花卉产业发展中一道尴尬的局面:有历史、缺产业;有生产、少市场;有科研、无效益;有资源、没利用。特别是楚雄市争取到2012年举办“国际茶花大会”主办权;2008年“国际茶花育种会”和“中国第六届茶花展”在大理召开,促进了云南山茶花的空前发展,这种发展怎样有力推动云南整个花卉产业的大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根据我们对云南山茶花的认识,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引起业内人士关注云南山茶花事业能持续正常的发展。
关键词:
自然杂交  生态环境  适应能力  抗热性  现代花卉业

    当前,云南的花卉产业面临着升级的挑战,大力开展盆花的科研、生产,扩大盆花的生产规模和增加生产品种,使之崛起来拓展花卉业的市场领域,更有力地加大鲜切花的出口创汇量。云南山茶花是云南古老而特有木本花卉,在国内、国际有较高的知名度。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使这特殊的资源优势,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云南山茶花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特色盆花,有代表的抓好云南山茶花的盆栽生产和市场营销工作,将对全国的花卉产业迅猛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
资源概况
    云南山茶花Camellia reticulate Lindl,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山茶属植物产于亚洲,我国拥有80%的种类。1958年英国植物学家J·R·Sealy首次将该属订正为82种,附系统未定的20种。此后我国的胡先、张宏达等植物学家,先后有新种报道,至90年代初达300余种。2000年闵天禄教授的专著《世界山茶属的研究》,其研究内容涉及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细胞学、胚胎学、分类学、地理学等学科,将所发表的种,归并为119种,我国则有98种,占总数82.4%。山茶属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大致在南纬7度到北纬35度,东经80-140度之间,我国长江以南是其分布中心。其分类系统则订正为2亚属14个组,其中观赏价值高的山茶组约12种,全产我国,广布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其中有两种较原始的种,分布热带边缘。而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l,自华东沿海(浙江舟山群岛和山东半岛)分布到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南部。另有一群自南岭向西分布到达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演变出一些多倍体群(2N=60.90.120)和毛蕊山茶,云南山茶花,这是因为本组中一些广布种形态变异较大,种间、种内的自然杂交及人工栽培的影响,增加了变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云南山茶花的观赏价值,也是经历了1500年历史演变中不断杂交、变异、自然选择、人工选择而选现出来的。
    云南山茶花是云南名花之首,也是国内选出的十大名花之一,更是公认的世界名花。1983年3月10日市人大七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的报告,审议并同意,决定云南山茶花为昆明市的“市花”。
栽培历史
    公元898年(正史唐昭宗兴化元年)绘制的《南诏图传》画卷首第一组图中,南诏第一代主细奴罗(约公元653年正史唐高宗永徽三年前后)之家,其中有两株高大的木本花卉,《图传》中称为“橙花”、“瑞花”。从民族语言、植株形态、花形、南诏国发祥地习俗、气候等多方面考证,“橙花”即云南山茶花,从树的粗度估计树龄在200年左右,据此推算,约在1500年前(即南北朝前期),云南山茶花就引入宫苑栽培,并选出了半重瓣品种。
    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4世纪,西南地区各族先民,开辟了一条民间往来,后来被拓宽的“南方陆上丝绸路”,这条通道把蜀地丝绸等特产,经过云南运往缅甸、印度。它是由后来所称的“灵光道”、“五尺道”和“永昌道(又称博南道)”组合而成,统称“蜀身毒道”(身毒即今印度),这一条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却早于我国北方陆上丝绸路两个世纪,这也是一条各民族南来北往的走廊。云南各少数民族在于汉族交往中,相互影响、融合,不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野生植物引种,驯化、改良、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滇中到滇西古道沿线分布的原始单瓣滇山茶逐步不断引种驯化成园艺栽培植物。到南诏统一云南,大理成为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统治者急需一种强大的宗教力量,充其统治的精神支柱面使佛教传入,并日益发展,云南境内建大寺八百,小寺三千,家知户到,皆以佛为首务。这给滇山茶进入宫苑,寺院提供很大空间,促使栽培技术不断发展,如选种,已从单瓣的野生滇山茶中,选出瓣多、观赏价值高的单株进入庭园,如《图传》中的两株滇山茶大树。嫁接方法,可能是受植物连理枝现象启发创造了“靠接法”。另是改变树型适应小环境的方法,如:丽江玉峰寺的“万朵茶”造就了海内外独一无二的珍品。由于茶花栽培技术不断发展,也是古道沿线至今古树保存较多的原因之一。
    云南山茶花主要分布于川、黔、滇海拔1500-2800米的阔叶林或混交林中。云南则是生长在滇中到滇西古道沿线的广大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为森林群落内的中层树种,也是较为典型的半荫性树种,适宜土壤为酸性,林中是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的气候,而且空气湿度大,这种优越的生态条件使其形成了对这生态条件根深蒂固的遗传要求。虽然,她有15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而遗传要求很少改变,至今仍在这片故土繁衍,离开这片故土在国内引种栽培真正成功者至今未见报导,这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也直接影响其配套系列技术的发展,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同时使她成为云南旅游的特有品牌之一,因为要欣赏云南山茶花,只能到云南来。当然,引进云南山茶花的地区,其小环境或设施设备,能满足她的遗传要求,她也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国外有的地区,不但栽培成功,并育出以她为亲本的有性杂交新品种。
    云南各族人民对云南山茶花的热爱是经久不衰的,更把她敬为“朝佛不朝王”人格化的神树。云南山茶花是我省栽培古老的特有又有特色的木本花卉,也是极富民族特色和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以至千年不衰。在花卉业竞争剧烈的年代,极有发展前景。我国较有成就的花卉企业家,经过二十多年的市场实践,认为在进行新品种开发时,要注意把有文化内涵的民族产品,进行商品化生产和商品化开发。云南山茶花是难得的民族文化内涵丰富的名花,但商品化生产和开发,则与社会发展、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很大差距。
栽培概况
    从文献记载,分布面积栽培水平综合比较云南山茶花以凤庆、腾冲、大理、昆明、楚雄等地最好。近几年保山的云南山茶花也列入花卉生产的议事日程。
凤庆县:《顺宁县志·蒲门岁时花木记》中有“云南茶花甲天下,蒲门茶花甲云南矣!”凤庆古时称蒲门,之后又称顺宁。该县境内分布有较多古老的单瓣滇山茶(原称云南红花油茶),这些雄厚的云南山茶花资源,由于区位原因而无法发挥其优势效应,只是小量的生产。
腾冲县:是古南方陆上丝绸路的终点站,文化、经济较为发达,现在更是旅游热点地区,由于优越的自然环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高等植物资源两千多种,其中有一种木本油料植物,称红花油茶(又称单瓣型云南山茶花),全县约五分之四的乡、镇都有面积不等的半原始林地。红花油茶林,有半原始状的老林,也有用种子营造的人工林,有成片的,也有零星分散的,是极为特殊而又稀独的云南山茶花种质基因宝库。在云南山茶花发展进程中,腾冲县起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有省内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传统的较高的栽培技术水平,加之交通的极大改善,配套适应省花卉发展的需要政策,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大理市:在元代以前,大理是滇西云南茶花集散和栽培中心。各族先民对云南茶花也有特殊情感,从古到今,大理所生产并命名的云南山茶品种约有9个,栽培技术也有独到之处。2003年省出台了《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大理州、保山市两个行政州市列入了“滇西特色花卉发展规划”,同时“三江并流”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提升了旅游力度。二是滇西特色花卉面临省花卉业升级机遇,《云政发(2002)152号》文件精神,省府继续对花卉产业发展给予财政和金融的支持,《云花产联(2003)47号》文件,省花卉将滇西区作为特色经济主要规划布局区,为滇西花卉商品生产启动提供良好的机遇。三是2003年大理市提出构建滇西中心城的战略部署。到2007年2月,云南山茶花储量约40万株,年繁殖量有80万以上的能力。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云南山茶花从古到今的发展走的是花文化之路,其商品属性是高雅、高价位的,只有改变其遗传基础,增大抗寒、抗热能力,就能使云南省的特色资源变成效益创新资源。目前从云南山茶花栽培具有代表性地区的情况,结合今年初中国花协提出:发展现代花卉业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花卉产业的重中之重的精神,根据云南山茶花的特殊性,现有的问题是:
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生产基地。基地是用新技术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的高档苗木,是示范展示新技术、新资料,带动广大生产者提高栽培水平,增强创新意识,以及对现代花卉业的认识,是生产发展的窗口,特别是在现行生产方式下,基地的作用更显重要。
    落后的生产方式。绝大多数是单家独户的小生产,并沿用传统露地栽培模式,对云南山茶花这种特殊树种,仍有长时期的生存空间。不足之处是,缺乏标准化的标准和相应的技术,生产效率低,苗木质量不稳定,很难向现代花卉业提升。
    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工作滞后。要保持云南山茶花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相关茶属植物及栽培品种的收集、应用、保护是急需深入开展的基础性工作。云南省的茶属植物,一直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现代国际上有些极有观赏价值的茶花新品种,就有云南茶属植物的血缘参与,云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很少有组织的利用和保护,导致有的资源已遭遇过度的开发和流失。
    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目前人们对云南山茶花的科学管理、经营理念跟不上现代产业形成的发展,极大地制约了企业整体效益的提升,如营销方式、品牌意识,市场的培育等。
    品种名称随意化。只是极少数现象,但会给销售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也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业务纠纷。如对云南山茶花的取名“小天使”等。
    全方位宣传引导不够。宣传不够使很多生活在昆明几十年的市民,不知道云南山茶花市昆明的市花,也无法分辨那种山茶花是云南山茶花。
发展对策
    经多年努力,昆明植物研究所在山茶属植物研究中心已达国际领先水平。而云南山茶花已从较全面的调查云南山茶花种质资源,发掘地方品种,引种茶属植物,品种性状研究,杂交育种,深入林地选种逐渐深入到细胞学、生物学的研究,这些全方位的研究为云南山茶花模式提升,打定坚实基础。
    从长远考虑:培育适应性强的品种,在国内市场考虑,抗热性品种应作为长期的主线。这项研究应由政府扶持才能长期坚持。近期工作,必须为云南山茶花向现代化发展做技术储备和生产规模化工作,通过创新,使成本下降,价位逐步走上正常发展渠道。目前应做的工作:
建立和扶持云南山茶花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带动庭院式生产的模式。
    开发适用基质:是植株生长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植株生长速度和发育,进而影响出口创汇。国外对基质,肥料的研究从未中断过,旨在提高品质,不断降低成本。云南山茶花栽培基质的开发,势在必行,但它要立足于开发我省丰富的适作基质的资源。同时筛选适合云南山茶花的最佳生长发育所需肥料配方。
深入开展研究繁殖技术工作:繁殖技术直接影响商品化步伐,要摸索出一套规范化适合云南山茶花快速繁殖的基本技术,如最佳砧木选定,最适用快繁技术,最佳繁殖的时间、温度理论依据等。
    加大矮化技术研究力度。植株矮化、整形技术是实施大批量年宵花生产的基础性技术研究,为多渠道市场营销作技术准备。
群众性的选种工作。增强广大生产者的选种意识,选育出更多新品种。云南山茶花要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支撑,抗逆品种的培育,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综合技术的提高、储备,也必须进行。
    打造品牌和培育市场。云南山茶花要有精品和品牌,还要有大众化的消费商品。另外,要探索培育和建立市场、使产、供、销渠道畅通、稳定。同时要引导生产者,对品种名称规范的认识,以免造成一物多名的不规范局面。
    宣传引导应多渠道并进。提高云南山茶花知名度,多方位体现其为云南名花之首的地位。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接受、重视,进而有组织的保护、开发和有效利用,这是创品牌,培养市场,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大力宣传可提高民众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也是提高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的科技素质,丰富花文化内涵等的有效途径。

Copyright © 云南省花卉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2006006号-1 Email:1486151254@qq.com
地址:昆明官渡区世纪金源国际商务中心3号楼21A 联系电话:0871-67372469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