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联盟组建的背景
一、产业发展状况
    花卉产业是农业中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且兼具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现代朝阳产业。世界花卉产业形成了以荷兰为研发、生产和贸易的领头羊,各国竞相参与竞争的格局。以鲜切花为代表,生产布局上向具有低纬高原气候、劳动力价格便宜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非洲的肯尼亚、埃塞厄比亚形成了世界鲜切花生产中心,分别主导发达国家的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而我国云南则正在成为亚洲的鲜切花生产中心。
    我国花卉的商品化生产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过“十五”跨越式发展,花卉已成为我国最具潜力和最具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之一。我国花卉产业经过30年的恢复和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据中国花协统计,全国的花卉种植面积从1978年的0.4万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91.76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产值从1978年的1.5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61.96亿元,出口额从1984年的200万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4.63亿美元。由此看,我国花卉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缩小了与国外花卉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急待进行产业的整体提升和二次升级改造。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部,气候类型多样,具有丰富的野生花卉种质资源,全省1.6万种高等植物中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种类达110个科490个属2500多个种,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花卉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地区。尤其云南具有突出的光、热、水、土、气候等自然资源优势,是世界公认的花卉最适宜生产区之一,因此,云南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优势花卉产区,在全国花卉区域化布局以及国家和云南省的高度重视下,云南花卉业经多年培育,已成为我国与全省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据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统计,2011年云南省花卉种植面积达70.03万亩,同比增长11.16%;花卉总产值266.81亿元,同比增长15%;花卉出口总额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鲜切花总产量达65.03亿支,同比增长7.49%,连续18年保持全国第一;花卉企业1537家,同比增长3.02%;从业人员80余万人;全省花农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16.67%。以鲜切花、种用花卉、地方特色花卉、绿化观赏苗木和加工用花卉为主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云花”在全国花卉产业中的领先地位和全国花卉市场中心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 “云花”产品在国内70余个大中城市的市场占有率超过70%,出口已涵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35个国家和地区。花卉产业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云南的形象产业,品牌产业,对解决三农问题、改善民生、扩大就业、美化环境和提升云南形象和国际知名度做出了有力支撑和重要贡献。

二、产业技术发展的特点、趋势及我国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我国花卉产业尽管取得了上述喜人的成果,但我们仍然要看到存在的不足。据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统计,2007年全球花卉生产总面积约为134万公顷,总产值约440亿欧元。全球花卉贸易总额大约在100亿欧元,中国所占比重不足3%,而荷兰这个生产面积不足1万公顷的国家占据了大约40%。由此可见,与花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一个花卉种植大国,但不是贸易大国及花卉强国。造成中国花卉产业落后的原因包括品种、科技创新、标准化、流通等多个方面,其中,科技创新力量不足及产业战略联盟未建立是重要原因,造成我国花卉产品出口率低,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难以得到较大提升。世界花卉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日本等,在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都有较为完善的产业战略联盟,并不断建立健全联盟内的质量标准及技术创新体系,以保证本国的花卉产品质量及整体竞争优势,维持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如荷兰,所有的花卉企业及种植业者均加入了“荷兰花卉拍卖协会”(VBN),所有的球根花卉企业及种植业者均加入了“荷兰球根花卉协会”(BKD),协会遵循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并由协会中的产官学界联合攻关,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质量监测等技术难题,成为了荷兰花卉产品在全球畅通无阻,产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目前世界的一些花卉生产新兴国家,如肯尼亚、哥伦比亚等,其花卉产品主要销往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也同样成立相应的产业联盟或协会,以在产品质量上遵循和适应发达国家标准,在联盟内部相应地制定了强制性的花卉产品质量标准及其监控体系,成为了紧随荷兰之后的花卉出口大国。
    就云南而言,在透视“云花”香飘四海,傲笑世界的背后,量多质低一直是困挠云花产业提质增效的“硬伤”。虽然云花种植面积、数量在逐年增加,但达到出口标准的高品质切花整体比例并不高,全省仅有少数龙头花企的优质切花率能达到70%。对于花卉这一外向型经济特点比较明显的产业而言,由于缺乏相应的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导致支撑花卉产业持续发展的技术缺乏,技术创新的系统性及整体性较差,同时无监管机构进一步督促生产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致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造成云花整体竞争力弱,出口率低,难以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的局面。
    总之,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尤其是我省的花卉产业在经历了恢复发展期、巩固提高期后,目前已经进入调整转型期,正在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转变,由单纯追求产量向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转变。在这种新形势的新要求下,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立,加强对花卉产业急需品种和技术的创新研究,尤其是通过联盟体的建立及不断健全,在联盟体内实现花卉科研创新成果、品种、技术专利、产品标准等的有效应用,加强产品质量监管,通过对 “种质资源研究、新品种培育研究及创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机械与产品深加工及装备研究、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等花卉产业整体提升所急需的五大技术方向开展研发应用,对于增强我省花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促进产业的提质增效与出口创汇,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二次升级发展非常关键。
    综上所述,由于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造成了我国花卉产业过度依靠国外品种和技术,产业效益低,无法形成长远的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问题。与其它行业相同,花卉行业企业与大学院所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大多以短期项目合作或者协议委托方式为主,合作方之间还很少以知识产权或标准为纽带。这样的合作只能应对短平快的项目,不适合战略性、系统性技术开发的需要。另外,科技资源的有机整合难以形成,往往造成了低层次的科研重复建设。因此,如何探索一个适合我省花卉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促进各方优势资源的有效集合已成为当前科技管理的重要课题和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三、联盟技术创新活动与国家战略目标、产业发展政策的关联性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目标,并把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突破口。2006年12月,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和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成立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从国家层面上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共同研究和推动我国产学研结合工作,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和机制。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把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作为一项重点任务,于2007年成立我国第一批技术创新联盟。四川省、河北省的科技部门也围绕本省的重点产业开展了产学研创新联盟组织工作,并成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以上试点证明,无论从产、学、研三方层面还是从国家层面,实现产学研战略联盟是解决其自身发展瓶颈问题和实现国家战略的最佳途径。
    经过几年发展,我省成立“花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时机已趋于成熟。长期以来,云南省政府各部门高度重视花卉产业,云南省政府在《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均把花卉产业作为今后我省重点产业;云南省科技厅、花产办对我省花卉产业的产学研结合更是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云南花卉的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多年来在产学研结合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有进一步提升合作水平的愿望和基础。联盟的组建将有助于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减少重复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形成新的合作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有助于促进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之间在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重要创新要素方面进行有效的配置,合理的流通,逐步建立起全国领先的行业或产业共性的技术开发创新平台;有助于凝聚科技人才,培养高级人才团队,为建设创新型云南打下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
    总之,发展云南花卉产业,建立健全云南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农业专项的多个发展领域。对云南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亦高度重视花卉产业,将发展花卉产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及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云南省政府专门成立了花卉产业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同时在编制《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03-2020)》的基础上出台了《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条例》。《云南省“十一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云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云南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与重点方向指南》、《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均把发展花卉产业、提高花卉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云南省优先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云南花卉产业加大了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四、联盟组建对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花卉育种与生产等技术研究水平得到一定的加强,但还存在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的问题。科研单位往往更加专注于论文和专利,成果往往远离市场,偏重基础性研究,不重视应用型研究,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极为低下。因此,就造成科研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科研成果无法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云南花卉在内的我国花卉产业化水平仍较低,花卉产业整体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除技术水平不高外,还有生产规模偏小、生产设施落后等影响因素。花卉生产以小规模的花农为主体,不利于花卉优良品种的市场化推广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大多数花农缺乏技术知识,主要靠经验进行栽培和经营,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同时花卉生产设施落后,采后处理设施欠缺,无法满足花卉高标准的产品质量要求。近年来花农合作组织、公司+农户、贸易公司+基地的模式迅速兴起,一大批中小型企业迅速成长,花卉科研机构的实力迅速壮大,使成立联盟的条件日益成熟。目前花卉生产主体仍然没有改变规模小、资源分散,人才缺乏和科研实力薄弱的格局。成立云南省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有助于联合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首先,在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特别是新品种方面,通过种质资源共享交流,分工合作,产学研联合攻关, 积极开展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云南省野生花卉资源开发,通过广泛收集,系统开展引种驯化,土肥植保,生理生态,选种育种,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出一批有中国特色,云南特有的新奇花卉种类。对于市场潜力大,种质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的种类,由联盟成员多渠道广泛收集世界各地品种资源,共建种质资源圃,科研单位负责基础研究,结合生物技术辅助育种手段,探寻超越国外品种的切入点,发掘杂种优势和创造新组合,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参与新品种选拔,试种推广,上下游联动,权责共担,利益共享,以海纳百川,洋为中用,青出于蓝胜于蓝的理念,逐步提高自育花卉品种市场占有率,打破国外品种垄断,专利费用高昂的局面,并通过专利授权制度的推广,促进花卉生产有序协调发展。共建国内外花卉新品种展示与生产示范平台,通过集中向国内外企业,花农展示和推广新优产品来促进云南花卉产业升级换代。
    其次,在高产优质高效花卉生产系统研究方面,充分利用云南立体气候优势,开发出一套成本较低,坚固耐用,省心省力的温室栽培设施系统。以云南省花卉工程技术中心为依托,建立主栽花卉品种原种苗保存和繁育基地,供联盟成员使用,确保生产无毒种苗。联合开展优质组培苗、扦插苗、种子苗规模化、标准化、穴盘化、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以及新种类、新类型的繁殖方法及生理学研究。重点对不同花卉生产设施、花卉栽培过程中光温湿、水土肥、病虫草等生长环境条件进行优化调控,引进、消化西方现代化栽培技术,根据云南实际进行组装改良,探索出一套有云南特色的实用生产系统。促进花卉生产由粗放型向高产优质高效的集约型的转变。促进花卉产品质量向国际水平靠拢。
    最后,在花卉产品保鲜、质检、贮运与营销合作研究与市场开发方面。合作研究与开发先进的现代包装、保鲜、贮运等采后技术,示范推广规范的包装、分级、保鲜方法和冷链化、集约化运销模式。共同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花卉产品质量评价和检验标准,简化和规范交易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国内市场有序发展。在联盟内部建立出口花卉技术与市场合作组织,共同研究和开拓国外高端市场。不断提升云南花卉的国内国际竞争力。
总之,云南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是根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要求,以提高花卉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为目标,通过建立花卉工程化研究、产学研紧密结合,上下游联动,研发,转化和推广一条龙,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合作机制,不断推动云南乃至全国花卉产业提质增效、升级换代战略举措,联盟的良性运作将有效提升企业生产水平和研发实力。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改善农民收入状况,促进云南花卉产业内涵式发展和花卉产业形象全面提升作出贡献。

 

第二部分:联盟成员单位

1 云南省农业科院花卉研究所
鲜切花、盆栽花卉、园林花卉
2 云南锦苑花卉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鲜切花生产与运销
3 玉溪明珠花卉股份有限公司
百合等球根花卉
4 云南丽都花卉发展有限公司
月季等鲜切花
5 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月季等木本花卉
6 云南英茂花卉产业有限公司
香石竹、菊花等种苗、切花
7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花卉交易
8 云南云花联合运销股份有限公司
花卉物流
9 云南远益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园林花卉与苗木
10 昆明虹之华园艺有限公司
菊花
11 云南云科花卉有限公司
种苗、切花
12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特色花卉、野生花卉研究
13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花卉科研、教育
14 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
花卉产业
15 云南省科技厅农村科技服务中心
农业推广与服务

 

第三部分:联盟技术创新目标
    围绕云南省建设“两强一堡”、创新型云南目标和云南花卉产业需求,以整合我省花卉优势科技和产业资源为基础,并联合部分省外、GMS国家、发达国家的研发力量,以我省最具竞争优势的鲜切花、特色花卉为主要对象,以创造知识产权和重要技术标准为目标,研发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鲜切花品种,利用我省特色资源优势创造一批新型花卉种类,集成一批“绿色”花卉标准化生产技术。建立技术转移和回馈机制,加快成果转化运用与对GMS国的输出,支撑和巩固“云花”在我国及亚洲地区鲜切花产业的领先地位,并逐步实现把资源优势形成产业优势,全面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并把联盟成为未来国家技术创新战略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至2015年,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100个以上,研发新型花卉4-5种,50%以上投入规模化生产,制定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20项,建立科技示范核心区10万亩,扶持5家产值上亿元的花卉企业,培养20名产业创新和管理人才,培训国内外花卉产业研发人员1000人次,实现年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

 

第四部分:联盟的主要任务
    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向导、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新机制;继承和共享技术创新资源,研发,突破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战略及共性、关键技术瓶颈,搭建联合攻关研发平台;开展技术辐射,培育云南省花卉产业重大技术及产品创新的产业集群主体,使联盟成为云南省花卉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长期任务
(1)整合资源,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机制,构筑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统一协调和充分利用优势科技资源,建立在产业技术创新价值链基础之上的契约式协作机制;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建立技术转移和回馈机制。
(2)瞄准前沿,统筹关键技术联合研发,规划与分工协作,突破产业共性技术。共同开展云南省花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共性、解决行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产业化问题。
(3)资源共享,组织国内和国际交流,面向云南省花卉行业促进技术扩散和转移。积极组织、参与、支持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推动行业基础数据、资料、信息的更新和编辑出版;建立联盟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加强技术培训,促进技术成果的扩散和转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领产业走向国际化。
2、近期任务
(1)鲜切花方面
    针对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鲜切花品种、种植和采后处理水平偏低、产业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新品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辅助育种,获得一批具有完整产权和较好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根据木本、宿根、一年生等切花种类设计开发相应的专门技术和生产设施,研发适合云南地理气候条件的高效环保生产与贮运的技术和标准,促进形成高水平的专业分工,巩固和提升云南鲜切花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2)盆栽花卉方面
    围绕盆栽花卉种类单一、品种和种源依靠进口等关键问题,重点开展云南具有突出气候优势的盆栽花卉新优品种的引进与开发、地方特色花卉引种驯化及品种选育、制种、标准化种植等技术研究,研究推广肥水循环种植、轻型栽培基质、潮汐式灌溉、应节花期调控、植株矮化等绿色生产技术。进一步丰富云南花卉品种结构,选育具有云南特色的盆栽花卉种类,并逐步实现盆栽花卉种子和种苗生产的本地化。
(3)园林花卉方面
    充分利用云南气候和特种多样性的优势,重点开发云南特有的八大名花等乡土花卉、国际流行的花园用花的引进和利用、木本园林花卉种苗快繁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储备和推广一批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园林花卉新品种,提升云南特色园林花卉植物在国内外市场中的占有率。

Copyright © 云南省花卉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2006006号-1 Email:1486151254@qq.com
地址:昆明官渡区世纪金源国际商务中心3号楼21A 联系电话:0871-67372469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昆明天度网络公司

滇公网安备53011102001215号